工业激光测距传感器在锂业的应用有哪些呢?
工业激光测距传感器在锂电行业的应用中至关重要,它们凭借高精度、非接触、高速度的测量特性,在极具挑战性的生产环境中解决了大量位置、厚度和尺寸的测量难题,是提升锂电池生产一致性、安全性和效率的关键技术之一。
以下是其在锂业(主要集中在锂电池制造环节)的几个核心应用场景:
1. 极片涂布厚度测量与控制
这是激光测距传感器在锂电行业最经典、要求最高的应用之一。
应用场景:在涂布机上,正负极浆料被均匀涂覆在金属箔材上。
如何工作:通常采用两个高精度的激光传感器(组成“C型架”或“U型架”),分别测量涂布前基材(铜箔/铝箔)的位置和涂布烘干后极片的位置,通过计算差值,直接得到湿膜或干膜的涂布厚度。
为何重要:
o一致性保障:极片厚度的一致性直接决定了电池的容量、内阻和安全性。厚度不均会导致析锂、快充性能下降甚至短路。
o闭环控制:实时厚度数据反馈给涂布头,自动调节模头间隙或速度,实现闭环控制,减少原料浪费,提高良品率。
2. 辊压(冷压)工序的极片厚度在线监测
应用场景:涂布后的极片需要通过巨大的轧辊进行压实,以增加能量密度。
如何工作:与涂布工序类似,在压辊的出口处安装一对激光测距传感器,实时监测压实后的极片厚度。
为何重要:
o压实密度控制:压实密度是电池性能的关键参数。激光传感器确保每一段极片都被精确压到目标厚度。
o预防缺陷:实时监测可以立即发现由于辊子磨损、温度变化或异物导致的厚度异常,防止批量性废品的产生。
3. 电池芯(电芯)的尺寸与位置测量
a. 卷绕/叠片过程
应用场景:在卷绕机或叠片机上,极片和隔膜需要被精确地对齐。
如何工作:使用激光传感器检测极片的边缘位置,实现纠偏,确保正负极片在隔膜中间,不发生错位,防止内短路。
b. 电芯入壳
应用场景:将卷绕或叠片好的电芯装入电池壳(钢壳或铝壳)。
如何工作:激光传感器测量电芯的高度和直径,确保其尺寸符合要求,避免因电芯过大无法装入,或因过小在壳内松动。
4. 注液孔密封焊接的定位
应用场景:电池注液后,需要用钢珠密封注液孔,并通过激光焊将其焊牢。
如何工作:电池在流水线上位置是变化的。激光传感器首先精确测量注液孔的实际深度和位置,然后将数据发送给机器人或激光焊机,使其能够自适应地调整焊接焦点和路径,确保焊接质量和一致性。
5. 电池模组与Pack组装
a. 电芯间距和平面度检测
应用场景:将多个电芯排列成模组时,需要保证电芯之间的间隙一致,并且整个模组表面平整。
如何工作:使用单个或多个激光传感器扫描模组表面,可以快速生成3D轮廓,检测是否有电芯鼓胀、安装不到位或间距不均的问题。
b. Busbar(母线)焊接定位
应用场景:将连接电芯的铝排或铜排(Busbar)焊接到电芯的极柱上。
如何工作:极柱和Busbar的位置可能存在微小偏差。激光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极柱的高度和Busbar的位置,引导焊接机器人进行精准焊接,避免虚焊、假焊。
6. 极片和隔膜的缺陷检测(与线激光配合)
应用场景:虽然单点激光测距主要用于测厚,但其衍生产品——线激光轮廓仪(由无数个测距点组成一条线)在锂电行业应用广泛。
如何工作:线激光扫描材料表面,生成高精度的3D轮廓,可以检测极片表面的划痕、凹坑、颗粒异物,以及隔膜的褶皱、破损等微观缺陷。
总结: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核心价值
| 应用环节 | 主要测量参数 | 核心价值 |
| 涂布/辊压 | 极片厚度 | 保障电池一致性、安全性的基石,实现闭环控制,节约成本。 |
| 卷绕/叠片 | 极片边缘位置 | 防止内短路,提高电芯制造精度和安全性。 |
| 电芯装配 | 电芯尺寸、注液孔位置 | 确保工序可执行性,提高组装良品率和自动化程度。 |
| 模组/Pack | 平面度、间隙、焊接点高度 | 提升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,实现精准机器人引导。 |
| 模组/Pack | 平面度、间隙、焊接点高度 | 提升最终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,实现精准机器人引导。 |
结论:在高度自动化和对一致性要求极其严苛的锂电池制造业中,工业激光测距传感器已经从一种“可选”的先进设备,转变为保障产品质量、提升生产效率和实现安全制造的“标配”传感器。它确保了从微米级的涂布厚度到毫米级的模组装配,每一个环节的尺寸都处于精确受控的状态。








扫描进入手机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