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 >

激光测距传感器在隧道形变监测中的应用?


时间:2025-08-05 19:46

激光测距传感器在隧道形变监测中具有高精度、非接触、实时性强的优势,能够有效监测隧道结构的微小变形,保障施工和运营安全。以下是其具体应用及关键技术要点:

 

1. 应用场景

施工期监测:实时监测开挖过程中的围岩收敛、支护结构变形。

运营期监测:长期监测隧道衬砌的沉降、侧向位移、断面收敛等。

灾害预警:针对地质活动(如地震、滑坡)或周边施工引发的突发形变。

 

2. 传感器类型选择

激光测距仪(单点式):测量特定点的位移(如拱顶沉降)。

激光扫描仪(面式):获取隧道断面整体形变数据,生成三维点云模型。

分布式激光测距系统:多传感器组网覆盖长距离隧道。

 

3. 技术优势

高精度:可达±0.1mm,满足微小形变监测需求。

非接触测量:避免传统接触式传感器(如应变计)的安装干扰。

自动化:与数据采集系统集成,实现24/7连续监测。

远程操作:适用于危险或难以接近的环境。

 

4. 系统组成

传感器布置:关键点位包括拱顶、拱腰、侧墙,间距根据精度要求确定。

数据采集:通过有线(RS485、以太网)或无线(LoRa、5G)传输。

数据处理:滤波算法消除噪声,差分分析提取形变趋势。

预警平台:设定阈值触发报警,可视化展示形变历史曲线。

 

5. 实施要点

基准点稳定性:需设置在隧道变形影响范围外的稳固区域。

环境补偿:温度、湿度、粉尘可能影响激光传播,需校准或选用抗干扰型号。

多传感器融合:结合倾角传感器、光纤传感等提高可靠性。

定期标定:确保传感器长期稳定性。

 

6. 典型数据指标

 

监测参数 精度要求 采样频率
拱顶沉降 ≤0.2mm 1次/小时
水平收敛 ≤0.3mm 1次/小时
断面整体变形 ≤1mm 1次/天(扫描)

 

7. 挑战与解决方案

隧道内粉尘/水雾:选用抗干扰激光传感器(如1550nm波长),或加装保护罩。

长距离监测:采用中继器或分段部署传感器。

振动干扰:通过惯性测量单元(IMU)进行运动补偿。

 

8. 应用案例

某地铁隧道:采用激光扫描仪每月扫描一次,发现某段侧墙累计位移达8mm,及时加固避免了衬砌开裂。

山岭隧道:激光测距网络在暴雨后监测到局部沉降超限,触发疏散预警。

 

9. 未来趋势

AI分析:机器学习预测形变发展规律。

数字孪生:激光数据与BIM模型结合,实现动态仿真。

微型化传感器:嵌入式监测装置降低部署成本。